2025年10月20日,由留学生管理办公室资助立项,南亚研究所主办的四川大学“留传经典·蜀韵川大”国际学生特色活动项目之“宝藏巴蜀——探秘传统中华文化与跨越喜马拉雅的文明对话”活动圆满开展。学校20余名硕博士来华留学生,由南亚研究所李涛教授、外事秘书助理蒋筱然老师带队,走进崇州光严禅院、罨画池与街子古镇,以“寻宝”互动与文化参访结合,解锁巴蜀文化密码,探寻文明交流足迹。

“宝藏巴蜀——探秘传统中华文化与跨越喜马拉雅的文明对话”项目全体合影
活动当日清晨,留学生于华西校区集合,统一乘车前往千年古刹光严禅院。抵达后,李涛教授带领团队展开讲解,其间围绕善思塔与悟空灵塔两大遗迹深入解读。“善思塔纪念唐代印度高僧善无思禅师,是早期中印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李涛教授向留学生们介绍,“他不仅在长安主持译经工作,将梵文经典转化为汉文流传,更在安史之乱后选择在此修行,用半生实践搭建起两国佛教文化沟通的桥梁,这是当时文明互鉴最鲜活的缩影。”谈及悟空灵塔时,李涛教授进一步补充:“悟空祖师曾跨越喜马拉雅山脉,远赴印度、西藏取经,最终带回的《贝叶经》,如今已成为见证古代巴蜀与南亚文明对话的珍贵实物。大家可以想象,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这样的文化交流需要何等的毅力。而这座塔,正是对这份坚持与交流精神的永久纪念。”
光严禅寺山门合影
李涛教授在为同学们讲述灵塔意义

同学们沿着蜿蜒的山间步道有序前行
午后,团队转场街子古镇。学生按国籍分组开启协作交流,在老师引导下先后前往朝阳村字库塔、唐公祠等地参访。驻足字库塔前,大家聆听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深入感受古人 “敬惜字纸” 的文化传统;漫步瑞龙桥旁,仔细观察九脊顶歇山式屋面、浮雕石壁等建筑细节,直观触摸中华建筑美学的独特魅力。

街子古镇合影留念
转场崇州文庙,蒋筱然老师引导留学生驻足棂星门、大成殿,讲解文庙作为儒家文化载体的历史意义:从棂星门的 “尊孔重教” 象征,到大成殿内孔子及弟子塑像文化内涵,再到殿外碑文记载的崇州教育发展脉络。留学生们触摸殿宇雕花,聆听 “仁义礼智信” 的思想传承。活动尾声,团队抵达罨画池,在蒋筱然老师引导下参观这座融合川西园林特色与人文底蕴的古典园林:学生们漫步池畔,观察亭台楼阁与水体、花木的巧妙布局,聆听罨画池与陆游、范成大等文人墨客的历史关联,了解其作为巴蜀古典园林代表的造园艺术,感受“一步一景”的中式美学意境。

蒋筱然老师介绍罨画池的历史背景
以巴蜀大地的历史遗迹为“活教材”,以多语言协作的“寻宝”为纽带,国际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了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在文明对话的探索中搭建跨文化友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