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由留学生管理办公室资助立项,海外教育学院组织开展了四川大学“留传经典·蜀韵川大”国际学生特色活动项目之 “川菜飘香,美食互鉴--留学生川菜文化体验沙龙”活动。本次活动在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举行。在程文、邓波老师的带领以及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国际学生们通过实地探访与沉浸式体验,感受、触摸并品尝了成都的川菜文化,系统探究了川菜的历史逻辑、制作基础及全球化表达,并在实践中架起连接语言与文化的桥梁,提升了汉语表达与文化理解能力。

活动伊始,工作人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烘焙工坊。进入成果展示教室,工作人员展示了自主研发的饮食成果,无论是披萨、惠灵顿牛排等预制菜产业链的校企合作模式,还是学校采用无醇发酵工艺自主研发的饮品,都通过烹饪学科产—学—研一体化的学术链条,展现了当前中国食品制作产业的硬核实力,也引得同学们好奇围观,连连赞叹,并热情地询问工作人员相关的技术问题。

走出成果展示教室,工作人员就引导大家行至B区3楼西餐教学厅,介绍了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各位烘焙大师,然后带领大家参观了大师们的烘焙室。烘焙大师们构建了川菜的创新理论,依据传统中式神话人物设计了栩栩如生的翻糖蛋糕,让川菜在传承中不断焕发生机。西点教学区异构麦芽酮糖醇的创新应用更是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同学们惊叹于中华文化的饮食美学,也对兰明路工作室外“五味调和、天人相应”的烹饪生态观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
工作室外,由磨刀石铺就的“匠道”隐喻技艺传承的时空维度。穿过“匠道”,工作人员就引导同学们来到二楼专题讲座教室,解锁饮食历史与文化的双重密码。在讲座中,主厨团队以历史与文化的双重视角解析了川菜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的帮派菜系,并由花椒从被禁止出关到走出国门的故事,以小见大,展现了中国饮食知名度与文化自信的显著提升,其“麻”从生理刺激升华为文化身份标识。之后,主厨们介绍了宫保鸡丁与麻婆豆腐这两道经典菜品的来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也对四川的特色菜品与饮食文化符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随后,留学生同学们进入了厨房,戴起厨师帽,在主厨们的指导下完成了清洗餐具、火候控制与风味调配的全流程操作。尽管仍然存在一些操作失误,但通过大师们亲切的指导,同学们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本小组的菜品。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宫保鸡丁与麻婆豆腐,大家纷纷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对“宫保”的由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麻婆豆腐里花椒的“麻”有了更独特的文化体验,也真正地体会到了大师专题讲座里说的中国饮食“万变不离其宗”。

本次活动既有川菜历史和文化介绍,又有名师手把手悉心指导,留学生在知识和动手能力两方面都收获满满。海外教育学院将继续秉承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在川大留学生管理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为留学生提供更多元、更深入的实践机会,探索成都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烟火气,助力他们在汉语学习与跨文化交流中不断成长,同时更快、更好地融入成都、建设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