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坊-融合校企需求,提升来华学生土木工程实践能力
2025年6月24日和25日,由四川大学留学生管理办公室资助立项,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组织开展了四川大学“留传经典·蜀韵川大”国际学生特色活动项目之“融合校企需求,提升来华学生土木工程实践能力”留学生实践技能培训活动。四川大学来华留学生“留传经典”工作坊之实践工作坊组织了共100余名分别来自于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前往中建三局的武侯区109亩工地项目、眉山市四川山立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企业参观活动。
2025年6月24日下午2时,留学生们走进成都武侯区109亩工地项目。在聆听“新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结合”主题介绍后,大家分组参观了施工现场。留学生们首先学习了预制柱连接节点技术:通过智能控温技术缩短预制构件制作周期,将工业化理念融入建筑施工。这种精密的建造方式,是科技对传统施工模式的革新,大幅提升了工程效率与质量。在园林施工区,生态陶瓷透水砖与底层透水混凝土共同构成渗水系统,经降水井处理后的地下水可用于施工。二者结合,形成了兼顾生态与实用的水循环系统。留学生们从中了解到中国建筑企业对效率、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考量。从预制柱的精密拼接,到水循环系统的生态设计,再到永临结合的环保理念,中国工程正以传统工艺为根、现代科技为翼,探索着高效、绿色的发展路径。
2025年6月25日上午10时,留学生们抵达四川山立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参观自动化生产线与预制构件堆放区,学习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以叠合楼板为例,其采用“预制底板+现浇叠合层”工艺,可缩短40%的施工周期、减少70%的现场支模工作量。从BIM设计、钢模制作到智能控温养护,仅需8小时就能完成传统工艺中28天的养护工作。工厂化生产让留学生们直观感受到,施工时间缩短60%、构件合格率超99%、建筑垃圾减少70%——中国工业化建造正以效率与精度重塑城市建设。期间,留学生们还积极向公司技术人员请教施工难题,了解到项目早期曾面临主筋碰撞、管线错位等问题,如今通过技术革新已得到大幅改善。
本次武侯区工地与山立公司预制构件厂的参观,是四川大学“实践技能工作坊”的重要实践活动。在工地,精密建造与生态智慧交相辉映;在工厂,高效生产与技术革新碰撞出火花。留学生们学到的不仅是预制构件的精准工艺与生产线的智能技术,更深刻感受到中国建造中科技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从车间的智能生产线到工地的创新实践,他们见证了中国用工程智慧铺就的发展之路。留学生们深切体会到新技术对传统建造方式的革新,学到了用系统思维解决问题的生动经验。此次实践工作坊活动中接触的新技术与新知识,将成为他们未来在工程领域探索创新的重要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