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留学生前往重庆参加为期两天的“感知中国——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重庆”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重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创新发展为脉络,通过座谈会、博物馆探访、工业遗址考察等多元化形式,为留学生搭建了一座理解巴蜀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的桥梁。
5月23日上午,我校澳大利亚、波兰、加纳、越南、赞比亚籍学生来到重庆大学沙坪坝A区校园与重庆大学留学生一同参与主题交流会。会上,同学们了解到重庆大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以及本次活动的主旨、安排与意义;会后的自由交流使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得以相互了解,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本次活动中,正如澳大利亚学生何立文(Oliver Reuben Hollenbach)所说:“这个团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每个人都带来了独特的观点和看法。”
下午,参与本次活动的师生一行抵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始参观这座承载巴蜀文明与抗战记忆的殿堂。参观中,留学生们在战国文物前驻足,了解巴国的古代文明;通过 “重庆城市之路”的展览,了解到重庆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进步与发展;在“壮丽三峡”展馆中,观看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壮丽三峡”环幕影院和360度全景影像使留学生真实地体验到三峡的波澜壮阔。
5月24日,留学生探访了位于重庆涪陵的816地下核工程。它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洞体之一,曾是中国三线建设的绝密军工基地,如今解密向公众开放。留学生进入816地下核工程,行走在层层叠叠,蜿蜒崎岖的洞体中,震撼于内部结构的复杂,主体工程的浩大。816地下核工程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澳大利亚学生何立文说:“尽管旅程中有许多有趣的活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816工程——它真超出了我的想象!”波兰学生凌晓雨说道:“在816地下核工厂的沉浸式体验让我觉得非常有趣。”
随后,留学生参观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这座全球唯一水下题刻博物馆,通过40米深的自动扶梯将参观者带入长江江心。留学生们透过观察窗,亲眼见到宋代黄庭坚、朱熹等名家的石刻真迹,而实时摄像头与VR技术则放大了题刻的细节。古代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共生让同学们兴奋不已,波兰留学生张潇玥(Iga Patrycja Kornas)说:“我认为本次活动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因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长江水中的中国古代石刻。”
本次活动由国家留学基金委主办、重庆大学承办、四川大学协办。活动旨在通过“在地化”体验促进文化交融与理解。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千年文明与现代发展的体验,816工程工业史诗与白鹤梁水下瑰宝的时空穿梭,成为留学生理解中国“守正创新”发展理念的生动教材。历史不是尘封的过去,而是照亮未来的明灯,巴山蜀水的历史基因正在赋能现代城市精神,成为留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明与现代城市精神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