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留传经典·蜀韵川大”之“体味食享未病文化,探索校村共荣之路”

  11月16日,四川大学留学生管理办公室资助立项,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主办的四川大学“留传经典·蜀韵川大”之“体味食享未病文化,探索校村共荣之路”考察研讨活动在绵竹市汉旺镇新开村圆满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乡村自然文化的传承发扬。活动当天,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曾武佳副教授和周珈萱老师带领来自美国、波兰、印尼、越南、日本、韩国等国的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志愿者团队一同前往新开村。

  上午9点40分,活动在新开村红绿蓝亲子广场正式拉开帷幕。新开村书记李加旭致欢迎词后,扎根新开村12年的绵竹市高中退休教师自然农法专家杨林老师为国际学生们介绍了新开村的发展历程和龙门山的特殊地理资源。为了抵御初冬的寒风,曾老师带领大家完成了互动拍打等破冰热身活动。中外学生与书记和杨老师进行了研讨和互动问答环节,并品尝了中国民间经典小食月嫂茶(五行米咖啡+醪糟),随着同学们身体的暖和,也同时拉近了彼此之间心灵的距离。

  随后,中外大学生们走到田间地头,亲身体验了自然农法农耕文化。首先在九龙里参观了独具匠心的生态雕塑。在参观过程中,他们聆听了曾武佳老师和杨林老师对当地生态文化的详细介绍,了解了雕塑从收集到发展的精彩故事。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留学生们对当地独特的龙文化、石文化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自然和环境的热爱之情。

  中午时分,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下,大家品尝了中华传统美食,如生态柴火鸡、中国药经典药膳川贝老鸭汤、特色凉面、五行米等生态美食。席间,曾老师给大家解释了什么是“食享未病”(吃了健康的食物就不会生病)以及“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并倡导大家要从人的理性回归到自然的理性,成为“自然之子”。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自然农法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体验了中国乡村自然文化的独特韵味。

  留学生们还参与了制作稻草人的活动。在杨林老师的示范指导下,中外同学利用长长的竹竿、铁丝和稻草等物料,齐心合力地制作出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稻草人,为乡村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风景线。同学们都兴致高昂,许多同学纷纷表示这是第一次制作稻草人。

  接着,在蚯蚓种群数量调查的环节中,学生们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科学的态度。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们首先选出了合适的场地,并使用尺子量出一米长的基线,据此圈出一平方米的样方。在移土过程中,如果看到原本下潜不过半的蚯蚓因受到干扰而下潜更深,则将其计入表层土的数量。完成剔土计数后,留学生们将蚯蚓复位并放生,最后统计了各处的蚯蚓数量并进行汇总分析。

  充实而快乐的一天结束了,此次考察研讨活动不仅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乡村文化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平台,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国际学生们的身心灵在农村自然环境和自然农耕文化的熏陶下得到了全方位的滋养,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乡村自然文化有了更深厚的感情,也为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