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印千年 文化共鉴"—— 四川大学来华留学生典籍文化与古籍技艺工作坊”国情教育活动顺利举办
2025 年 6 月 5 日,由四川大学留学生管理办公室资助、四川大学图书馆主办的 "来华留学生典籍文化与古籍技艺工作坊" 首期活动 "古籍拓印讲座与实践" 顺利举办。
本次活动携手海外教育学院语言实践课 3 个班级,吸引了来自全球 16 个国家的 24 名留学生热情参与。同时特邀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华西药学院、外国语学院及商学院的 4 名中国学生(含港澳台地区同学)共同加入,中外学子在墨香与拓痕交织的氛围中,携手开启典籍文化与传统技艺的深度探索。
活动伊始,工作坊负责人、华礼娴副研究馆员介绍了活动流程及内容,并引荐承担古籍拓印讲座与实践指导的专业老师。随后,古籍修复中心孙诗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系统呈现古籍拓印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工具材料、拓印形式、文化艺术价值,以及中外复制技艺的对比分析。留学生们借此全面认知这门传统技艺背后的深厚底蕴,领略中国古人在知识文化传承中的智慧匠心。
实践环节为活动亮点。在古籍修复师张丽老师示范及古籍特藏中心张黎俐、魏涛、宋桂梅、丁伟、何艳艳等多位专业老师的协同指导下,留学生亲手拓印生肖图案与古钱币纹样,部分同学更挑战高难度的手刻《四川省城尊经书院记》选段、苏东坡像及东坡词《定风波》。从清洁碑面、喷水敷纸到小心覆盖宣纸,再运用棕刷、拓包等工具逐步显影文字图案,整个过程既是技艺实操,更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亲密对话,让参与者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古籍拓印的独特魅力,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力量。
活动中,中外学子互动频繁、交流热烈。针对留学生提出的 "拓印是否仅用于复制古物"" 与西方印刷术的差异 ""现代技术为何无法替代" 等疑问,指导教师逐一深入解答。
活动后,参与者反馈积极踊跃。智利留学生李丹妮通过活动对中国产生新的认知:"我领悟到做事用心比追求速度更重要,微小进步亦具意义 —— 中国人既重结果,更珍视努力过程”;“传统技艺不能停留在理论,必须通过实践学习" 。她联想到智利马普切编织等传统手工艺因追求立竿见影效果而渐遭年轻人遗弃的现状,感慨到 "中国传统技艺依然保持活力,这非常特别",并表达了想持续学习中国传统技艺的意愿。
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超爱古籍拓印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无穷,为父母拓印生肖作礼物意义非凡";"体验拓印技艺并与各国同学交流,实践中老师讲解细致,借生肖纹样传播生肖知识,古人技法令人叹服";"首次体验传统拓印文化收获颇丰,在墨香中静心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而具学习意义",字里行间折射出活动的深层价值。看着自己亲手拓印的作品,留学生们脸上洋溢出满满的幸福和满足感。
本次留学生工作坊活动不仅让中外学子掌握古籍拓印知识与技艺,也通过拓印内容将川大文化、巴蜀文化与中华文化融入实践,在跨文化对话中搭建中华文明传播的桥梁。工作坊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与更多学院联动,面向更多留学生开展系列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切实增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