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交流合作概况

四川大学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近年来,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注重加强顶层谋划,突出点线面多向发力,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

深入开展高端国际交流合作,不断优化开放总体布局

截止目前,学校已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268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时任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阁下(Frank-Walter-Steinmeier)、尼泊尔总理卡·普·夏尔马·奥利(K.P.Sharma Oli)、波兰副总理雅罗斯瓦夫•戈文(Jaroslaw Gowin)等先后来访我校,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我校已成为京沪高校之外最受外国政要青睐的大学之一,人文交流格局不断完善。近5年来,共举办全球绿色发展高峰论坛等高水平国际会议150余个积极推进与牛津大学共建中英高校医学联盟的各项筹备工作,目前已有20所中英高水平大学响应号召加入联盟;举办“2022中英高校医学创新合作论坛”,为明年正式成立联盟打下坚实基础。扎实推进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建设,目前已有超过80所中俄两国高校加入。参与主办多届中印高级别二轨对话,为进一步加强区域协调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重要平台。

引智工作科学发展。近5年来,共邀请近20名诺贝尔奖得主和近100名外籍院士来校讲座,年均外籍学者短期来访1200余人次。目前在校长期外籍教师近150人,其中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Chul Park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hil Coats教授荣获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Gretchen Kalonji教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计算机学院Martin Dove教授、华西医院华西消化道肿瘤联合研究中心英方主任David Kerr教授等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天府友谊奖”。已获批8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

国际科研合作不断深化。截止目前,学校已与多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相关机构建立了四川大学中德能源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英联合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川大—牛津华西消化道肿瘤中心联合研究中心等近20余个国际高端科研合作平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坚持国际教育“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近年来,学校不断升级“国际课程周”(University Immersion Program, UIP)项目,已累计邀请了1000余位来自牛津、剑桥、哈佛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外籍专家到校,开设全英文课程1500余门,汇聚全球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不出国门看世界”,每年受益学生近2万人次,并新增设了“名师讲堂”、“创新创业展”、“留学生文化、美食交流展”等项目。

自2018年起,实施“大川视界”大学生访学计划,每年支持2000-3000名本科生前往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短期访学、实习参观等,已累计发布100余个项目,涵盖20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所高校。持续实施“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等系列学生访学项目,截至目前已与国(境)外一流大学签订70余个短期交流项目,开展近100个“2+2”“3+1”等模式的校际联合培养项目。近5年来,我校学生通过各类长短期交流和联合培养项目出国(境)交流学习近11000人次。2020年,我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37人,人数名列全国高校第9。

持续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留学川大”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近5年来,我校累计招收来华留学生7434人,2019年在校留学生人数突破4000人,总数位列西部高校首位,其中学历生名列全国“双一流”高校第6,共计2212人,结构持续优化。

留学生招收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出台了《四川大学关于鼓励学院自主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意见》《四川大学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等文件,设立了留学生专兼职辅导员,推动留学生管理向“放管服”及数字化方向发展。

 英文课程建设不断加强,新建全英文授课专业超过19个,特别是,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作为我校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的招牌项目,一直在全球尤其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享有良好口碑。开设全英语课程500余门,吸引了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余人次学生留学川大。

 创新组织中华文化和中国国情教育,组织数百名留学生参加“在线文化体验项目探索与实践”“走读四川”“感知成都”等活动。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友人成效明显,新冠疫情期间我校伊拉克留学生冒着战火筹集口罩寄回学校,俄罗斯留学生写下一首中文诗《中国,我与你同在》并将朗诵视频发送到网络上为中国加油等事迹,以及多名留学生自发庆祝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等新闻都引起了广泛共鸣。

引进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和规范中外合作办学

学校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各1个。川大匹兹堡学院由四川大学与美国匹兹堡大学联合成立,采取4+0、2+2、3+1及3+1+1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采用匹兹堡大学国际工程教育认证(ABET)的全英文授课体系,首批开设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2022年新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2个专业,在校本科生近800人,毕业生深造率均接近90%,其中海外深造率超过70%。此外,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1年首批招收学生61人。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开设灾害护理等专业,已培养各类高端人才500余名。

聚焦对接国家和区域对外开放战略所需,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

加大“一带一路”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力度,与波兰华沙大学合作开设了全国首个“波兰语+专业”创新型专业,以波兰语为依托,以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专业为发展方向。

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领导力人才培养计划,共举办10余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务人员培训班,近200名学员参加。2018年,培训班原学员尼泊尔外长贾瓦利率团访问我校。